说起娱乐圈的选角标准,大家都爱八卦。最近,于正又把自家艺人赵晴推上了风口浪尖,一篇长文数出她的九大优点,网友们一边吃瓜一边吐槽,这场“老板宠艺人”的戏码怎么看都像是一出年度大剧。
这年头想在娱乐圈混出头,不光得有颜值、还得能吃苦、心态好,还要扛得住键盘侠的连环输出。于正直接甩出了自己的签约标准,说白了就是——公司里能留下来的,全是心理素质堪比奥运冠军的人。赵晴,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
先来看看于老板列出的那些优点:签约时别家公司抢着要,她却毫不犹豫地投奔欢娱影视;公司让跑龙套就老老实实演小角色,从没抱怨过;第一次当主角没火起来,人家也不闹情绪,立马转身演丫鬟照样乐呵呵。这种职业素养,比我大学室友对食堂剩饭剩菜的包容度还高。
再说减肥那段,于正自己带着赵晴一起啃减脂餐,坚持锻炼,结果女演员比老板还拼命,这画面脑补一下简直像极了综艺真人秀。不仅如此,有次身体生病严重到快进医院,她也死撑着去试戏,只怕错过机会。这种敬业精神,要搁普通打工人身上估计早请假回家躺平刷短视频去了。
更难得的是,每次遇到挫折或者角色被换,她从不内耗、不埋怨,总是第一时间消化完负面情绪,然后继续投入新工作。有一次答应她演女主角,到最后只能拿下女三号,她居然还能自我安慰:“女三号也挺好的。”这样的心态,我只在买彩票不中的时候见过——反正习惯了,也就释然了。
当然,于正在夸奖自家人的时候,也不是没人唱反调。有网友留言说:“你吹成这样,是不是太浮夸?”还有人直接指出,“照片精修归精修,上镜怎么差这么多?”毕竟现在谁手机里没有个美颜APP?朋友圈里的仙女,一开直播分分钟变回邻居王阿姨也是常事。但于正在评论区很刚地回应:“各花入各眼,美丑本来就是见仁见智。”他甚至表示天赋这种东西还是留给专业老师评价吧,他这个当老板的,更看重努力和性格合拍。
其实仔细琢磨,于正这一套用人的逻辑倒挺接地气。他公开讲,公司留下来的演员都是性格好、肯干活、不矫情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大概率已经被淘汰掉。“志同道合”,听起来很理想主义,但放到现实职场和娱乐圈,其实不过是找几个顺眼又省心的小伙伴罢了。而且他坚信“天道酬勤”,觉得只要足够努力,总会等来机会。这话搁以前听着励志,现在细品有股淡淡无奈——毕竟谁都知道,不是谁拼命就一定能红,否则街上的外卖小哥早该成顶流偶像团体C位出道了!
至于网友们关心最多的问题,无非还是颜值与实力到底哪个重要。有人扒拉出了赵晴过去在汉服圈走红的视频,说她撞脸某知名小花,又晒出演技片段冷嘲热讽,“照片里美若天仙,上剧组秒变路人甲”。网络时代信息爆炸,一个表情包、一张截图,都可能成为判定一个演员前途的大杀器。可惜观众嘴巴太毒,再漂亮也经不起集体审美疲劳,一旦被贴上“照骗”标签,就算老板再怎么力挺,也难免翻车现场尴尬收场。
但站在大众视角来看,我们是不是对新人要求太苛刻?谁没个黑历史?哪有那么多一步登天的小神童?尤其是在内娱这个每天都有新鲜面孔冒出来的大染缸,你今天刚红明天可能连粉丝群都没人搭理你。所以那些愿意踏踏实实熬日子的年轻演员,其实才最值得鼓励。至少他们没有靠流量割韭菜,而是真的咬牙坚持下来,把每一次机会当作人生唯一救命稻草。这种精神,说句良心话,比那些炒作绯闻吸粉蹭热度的小明星靠谱多了!
当然啦,该批评还是要批评。不管你后台硬不硬,只靠包装终究走不了远路。一味捧杀或者盲目跟风,对个人成长一点帮助没有。从观众到业内,都应该给新人更多成长空间,让他们用作品证明自己,而不是永远活在舆论漩涡里战战兢兢。当下最缺乏的不是什么绝世容颜,而是真诚和耐力。如果每个人都学会善待别人,多一些宽容少一点戾气,也许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舞台上的光鲜亮丽,还有背后默默付出的汗水与坚持。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个速食文化横行、流量为王的年代,还有多少人在乎那十年的寂寞等待呢?我们真的希望看到一个个完美无瑕的人设吗?如果人人都是滤镜加持下的人间尤物,那生活岂不是全员P图比赛?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你是制片方,你会选择一个努力肯干但争议不断的新星吗?对于现在动辄翻车、“照骗”频现的娱乐生态,你又怎么看?
配配查-股指配资开户-配资指数网官网-网上配资门户怎么登录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