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链接
二、《滹沱河和我》试题解析
图片
(滹沱河图片)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命名方式与《我与地坛》相似,都是以家乡地理景观为切入点,表达了对亲人深切的思念。
解析:该项考作品的“命名方式”,其实是关联文章的主题。“都是”是关键词,后面分别从“切入点”和“主题情感”两个方面加以判断,说“都是以地理景观为切入点”正确,但说都是“表达对亲人深切的思念”则不恰当,这篇散文虽然也提到了祖母、姐姐,但她们都不是主体对象,主体对象是滹沱河,牛汉是借滹沱河表达对故乡的依恋、对自然伟力的赞美和自己希望有像滹沱河一样的勇力。而《我与地坛》第二部分虽然有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但从节选的两个部分来看,主题最重要的方面却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B.本文与《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样,赋予河流以人格,表现自然环境对“我”成长的巨大影响。
解析:该项关联课文篇目,《大堰河——我的保姆》是选择性必修下册的第6课,“大堰河”是诗人乳母的名字,不是河流的名字。只要读过这篇课文的学生都能排除该项——个别“大神”级学生除外。
C.本文通过孩子的视角观察和描写滹沱河,呈现了滹沱河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让文本充满童趣。
解析:该项有两处错误:第一、“本文通过孩子的视角在观察”滹沱河正确,但“描写”时是成年后、语言驾驭能力极强的牛汉写的,孩子的“描写”不可能有如此深刻犀利的思想和撼人心魄的情感力量;第二、“让文本充满童趣”错得更明显,这是对生命成长的回顾和反思,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与赞美,重在表现深刻睿智的情思,而不是单纯天真的童趣。
D.文中画线的部分写到后生们的身体与滹沱河同色,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同滹沱河紧密联系在一起。
解析:这是正确答案。画线的句子“赤裸的与滹沱河同色的脊梁和腿脚的栅栏”写的是孩子眼中的成人们,他们的脊梁和滹沱河颜色接近如“同色”,腿脚粗壮得像“栅栏”坚实,写出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同滹沱河的紧密联系,揭示了主题。
由练到训:这道题至少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①教材一定要读,而且要精读。之前是古代诗文阅读模块关联课文,现在是现代文阅读也直接关联课文了,说明教材越来越重要了。
②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从不同角度关联文章的主题,说明题目不管借用什么外在形式或情境,都要“读懂文章”,这预示着“模板为王”的套路化时代即将终结。
③“切入点”“孩子的视角”“画线的部分”表明题目考得越来越细,这启示我们要细读文本,切不可大而化之——那些眼高手低、浮于表面、装模作样的学生注定拿不到高分。
7.关于滹沱河发水过程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个过程的描述层次清晰,首先描写村中情形,主要侧重听觉,之后描写河边状况,综合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
解析:该项是对文本内容的初级整合,没有设置障碍,读到文本就知道是正确的。
B.文中从听觉方面写滹沱河发水,还调动了多种声音加以烘托,如狗的“呻吟”吠叫、村人“远远近近”的喊声、混沌于天地之间的响声等。
解析:该项没有难度,找到“我首先感到了一种大到似乎听不见的声音……”“这一片呻吟般的狗吠声,村里人远远近近的呼唤声”“那淹没一切的声音正是这千千万万匹野兽的狂吼”等语句,很容易知道理解正确。
C.本文描写大水形态时语言充满动感,气势磅礴,用“蠕动”和“飞奔”的鲜明对比凸显发水前后的变化。
解析:这是本题答案,也是在浅层次设置错误。本文描写大水形态时的语言是这样几句:“一过关头,赫然地望见了滹沱河,它不像水在流动,是一大块深褐色的土地在整个地蠕动。看不见飞溅的明亮的水花,是千千万万匹野兽弓起了脊背在飞奔。它们由于飞奔,一伸一缩的身躯拉长了多少倍,形成了异常宽广的和谐的节奏。”这几句话是把“蠕动”“飞奔”放在一起写的,都是在描述洪水到来时的景象的,并不是对比(对比是把两个有冲突或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以突出其一)。如果还不能理解,请把后面一句“形成了异常宽广的和谐的节奏”多读几遍,再把“和谐”圈出来,肯定就知道这里是“和谐”的统一,而不是“鲜明对比”。
D.听闻发水后“我”突破祖母拦阻,钻过人群到河跟前,体现出了“小滹沱河”与滹沱河的相似之处。
解析:该项才属于理解层次,从文本可知,大人们眼中的“滹沱河”是狂野的,“说来就来”,没有预兆,而那时的“我”,在大人们眼中也和滹沱河一样不听话,淘气,很野,很难管束。该项把“我”和“滹沱河”在精神层面的关联明确化了,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理解正确。
8.请梳理文本中“我”对滹沱河情感的变化过程。(4分)
解析:“梳理”是语文课堂的三大活动之一,从活动目的看,是为和“探究”“表达”“交流”做准备,这次直接就考“梳理”层面,说明该题难度低。
很多同学一看到“情感的变化过程”是不是就想到了2023年《给儿子》中的第8题“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2022年《江上》中第8题“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等类型题?
“梳理'我’对滹沱河的情感的变化过程”是考散文的脉络走向,我们先梳理一下文章的脉络。梳理脉络的办法:先在文中找出体现脉络的相应语句,再概括(提炼)其情感。我们一边梳理,一边写出答案关键词:
——“当时我还没有见到过滹沱河。什么是河?我的头脑里没有一点概念。……真想去见见它,看我究竟和它有什么相同之处。我想它多半是一个人,比我长得强大,或许只有它能管住我。”→①没有概念,真想去见。
——“我感到异常地失望,滹沱河啊,你丢尽我的人了!我怎么会像眼前这个'喊不应、打不醒’的滹沱河?”“姐姐和宝大娘说说笑笑……我怀着满腔的悲伤向她们说的滹沱河走去。我找导我那个失落的梦,在滹沱河那里寻找我心中的滹沱河。”→②异常失望,满怀悲伤。
——“……这时我才感觉到这没有一点生气的皮跟在草丛里曲曲折折飞动的蛇一样的可怕。我知道,蛇说来就来,你还没有瞅得清,它早已从草上蹿走。滹沱河也一定能。”→③觉得可怕,产生敬畏。
——“大后生们不准我和别的小后生们走向岸边,但我还是钻过了……走到河的跟前。……我伸手到浑浊的河里,我想摸摸滹沱河,它几乎要把我揪到它的怀抱,我感触到它强有力的手掌把我的手紧紧地握了一下。有一个汉子把我提起来,扔到人群的后面。”④想要触摸,被人解救。
——“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它大,我小,我永远长不到它那么大。但是,我又能把它深深地藏在心里……几十年来,每当濒于绝望时,我常常被它的呼吼声惊醒过来。”→⑤深藏心里,永受滋养。
参考答案:①没有概念,真想去见;②异常失望,满怀悲伤;③觉得可怕,产生敬畏;④伸手触摸,想要亲近;⑤深藏心里,永受滋养。
9.文章最后一段说“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请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解析:题目要求谈谈对“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的理解。把一个句子的理解当成最后一道6分的大题来考,说明这句话对于这篇文章来说很重要很重要。事实上,这句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句,起到总括全文、点明主题的作用。从句子的字面上理解,就是这条“河”与“我的命”紧密相连。
那么,我们就要深入追问:“滹沱河”为什么与“我的命”紧密相连呢?具体的原因肯定要回到前文里找。像第8题一样,我们从头开始,一边梳理一边写答案:
——从文章的第一、二两段,可以提取出第一个答案要点:“我”与滹沱河在“淘气”“很野”“很难管束”“说来就来”等脾气上相似。
题外话:看到这个答案有没有想起我们刚刚写过的《苦笋》中的“与魏征相似”那道题呀?有没有想起常州“一模”中考到的范仲淹借松言志的相似性呀?
——“我一骨碌从炕上下到地上,衣服不穿,拔腿朝门外跑……大后生们不准我和别的小后生们走向岸边,但我还是钻过了……我伸手到浑浊的河里,我想摸摸滹沱河,它几乎要把我揪到它的怀抱,我感触到它强有力的手掌把我的手紧紧地握了一下。”从这里可以提炼出第二个答案要点:“我”对滹沱河亲切的情感。
——“几天以后,洪水消退,我去看了一次滹沱河。岸又显出来了,石头又露出来了,滹沱河似乎没有走远,像是整个地陷落进了深深的大地的内部,它随时能走出来。”从这里可以提炼出第三个答案要点:“我”也像滹沱河一样,离不开生长的土地——故乡。
——“我又能把它深深地藏在心里,包括它那深褐色的河水,那战栗不安的岸,还有那充满天地之间的吼声和气氛。几十年来,每当濒于绝望时,我常常被它的呼吼声惊醒过来。”从这里可以提炼出第四个答案要点:既赞美了滹沱河的宏大气势,又表明“我”震慑于它的不可估量的威力,点明滹沱河对自己的影响深远。
参考答案:这句话揭示了文章主旨,内涵主要有:①“我”和滹沱河在很野、难管束、说来就来等脾气上相似;②点出了“我”对滹沱河像故乡一般亲切而又依赖的情感;③表明“我”被它不可估量的威力震慑;④点明滹沱河对“我”影响深远。
相关链接:
0128高考风向卷分析|2025八省联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详解
0114经典模拟|2025八省联考古诗文阅读答案及解析
0113诗歌鉴赏|2025八省联考《秋怀》答案及解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配查-股指配资开户-配资指数网官网-网上配资门户怎么登录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